“今儿早上的紫米枸杞粥,熬得那叫一个香!”
“快过来尝尝新出的芥菜豆腐鱼羹,味道绝了!”
“自从换了新菜谱,我家老李一顿能吃下两大碗饭!”
……
究竟是什么美味,让老人们纷纷化身“干饭人”?原来,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的食堂,最近悄然开启了一项大工程——银发营养餐工程。
院长变身“厨房监工”
“老人家的饮食得清淡些,炒时蔬的油得少放点儿。”
“下午的蛋炒饭,老人吃着可能觉得干,往后得多搭配些蔬菜汤。”
“嗯,今天的香菇炖鸡,鲜香爽口,爷爷婆婆们都赞不绝口。”
……
市第三社会福利院院长刘利,堪称食堂后厨的“编外人员”。每周,她都会前往食堂,悉心指导监督菜品质量,认真调研老人对菜品的满意度。还亲自指挥厨师团队调试抄手的馅料,经她把关,爷爷奶奶们都惊叹,吃出了饭馆里老麻抄手的地道风味!
定制食谱藏着“小心机”
“每日深色蔬菜,要占蔬菜总量的一半以上。”
“每天的餐食,必须安排豆类或豆制品。”
“每周至少得有两次水产品。”
“春天宜补肝,夏天要祛湿,秋冬则润肺。”
……
高级公共营养师和主管营养师(医学类)小邱和主厨老姚,组成“食尚CP”,将《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化作看得见的烟火气,共同研发出一套“秘密武器”——每周不重样的彩虹食谱。牙口欠佳的李爷爷,能品尝到鲜嫩少刺的豉汁钳鱼;病后康复的陈奶奶,也能喝上滋补的鸡汤;患有“三高”的老人,还能享用专属治疗餐……
营养知识飞入脑海中
“每天吃豆三钱,何须服药连年。”
“晨起一杯温开水,排毒养颜又润肺。”
“红肉补铁要适量,白肉低脂更健康。”
……
是什么让营养顺口溜在爷爷奶奶中悄然流行?每周食谱增设的“一周营养小知识”,它让营养知识得以广泛普及,教会老人科学养生。爷爷奶奶们在看食谱的同时耳濡目染,营养知识自然飞入脑海中。
听!这是幸福的声音
“翡翠青菜润欲滴,酸菜鱼味香四溢”——许婆婆即兴打油诗。
“花样多,大众化,实惠又热络,真‘巴适’”——赵爷爷竖起大拇指。
“菜品丰盛宴席全,三福食堂不一般!”——杜爷爷拍着肚皮乐开了花。
……
当清晨的阳光照亮“今日菜单”公示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营养配比数据,更是一幅“老有所养、老有优养”的民生画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以“银发营养餐工程”为切口,不断提升餐饮服务质量,让老人的三餐四季,都成为爱的生动诠释。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向家湾35号
咨询电话:023-65503406
18323228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