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情系雪域高原,千里传送福音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1-11-29 09:53:48   文字大小:     

为贯彻落实第七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民政对口援藏工作会议精神,2021年7月26日至8月9日,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援藏医疗工作组一行5人和救助基金会一行2人带着市民政局的重托,踏上了前往昌都援藏的征程,在昌都市芒康县、察雅县、八宿县开展装配助听器救助项目。该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在“十四五”期间开展的首个援藏项目。

援藏工作组克服苦难,克服高原反应、语言不通等困难,秉承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工作精神,并根据前期调研和突发情况进行灵活处理,高效有序的开展工作。历时15天,共计筛查1009人,为320名符合条件的藏民安装了助听器,让原本无声的世界变得绘声绘色、丰富多彩,让每一张淳朴的脸上都挂满开心、幸福的笑容。

“喂,请问是***的家人吗?”这样的电话问候最近老在办公室响起,安装助听器之后的电话回访是了解和关心佩戴者回家后佩戴的情况,以及在佩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给予支持,确保助听器的正确使用,不给听力障碍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战胜恐惧 重获新“声”

“最近怎么样了,次仁措姆佩戴效果怎么样呢?”“慢慢的都有好转了,谢谢你们如此关心,扎西德勒!”,对话来自援藏医疗队队员与懂汉语的措姆哥哥。据哥哥讲述,措姆刚佩戴助听器时会轻微的害怕、恐惧,在每天1-2小时的适应练习后,现在对助听器更是爱不释手,家人们也惊奇的发现措姆会开始发出“嗯嗯,啊啊”的声音了,父母还打算明年开学,让措姆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人生早日步入正轨。还记得验配当天7岁的小措姆,刚进入听力测试房间,面对陌生的人和机器,紧张的握着父亲的手臂,躲在其身后,迟迟不愿接受听力测试,慈祥的父亲不想错失如此难得的机会,焦急又耐心的向她比划着手语,劝说着小措姆,最终她还是不负众望带上听力测试设备。第一次听到声音的小措姆眼神里布满了害怕和恐惧,无暇顾及工作人员的询问,在父亲、翻译和医疗队员的安慰、陪伴、调适下小措姆对于助听器的恐惧和害怕程度有所好转,听力情况更是有了显著改善。尽管从“无声”到“有声”的世界,有恐惧、有害怕,但是小措姆在大家的帮助下战胜了困难,重回有声世界,往后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加的有“声”有色。

“新”世界 “新”希望

“曲吉,最近还好吗,助听器佩戴得怎么样了呢?”“谢谢姐姐的关心,我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微信上援藏医疗队员与助听器受益者桑巴曲吉交流着近段时间的情况。曲吉向援藏医疗队员讲述自己来到有“声”的世界,更愿意结交朋友,对生活更有期盼,还表示自己会在学校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大学。桑巴曲吉是一名正在昌都市特殊学校上学的一名高中生,由于小时候高烧造成耳朵听力下降,当地的医疗和家里的经济不允许进行医治。一直以来靠着手语与别人进行交流,开明的父母在她到了适学年纪时就送她到特殊学校接受教育,乖巧的曲吉在学校从不让人担心,认真努力,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曲吉的生活因为有了助听器的加持,变得丰富多彩,让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同时我们也相信她未来会拥有更多的可能。

最温暖的笑容

桑登,今年75岁,是察雅县扩达乡的牧民。扩达乡距离察雅县县城有140公里,安装当天桑登同家人早早的出发前来安装,装配现场,他的笑容极具感染力,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快乐。虽然大家语言不通,但一个笑容就足以证明他对医疗队员工作的满意程度。据了解桑登在30岁开始听力慢慢下降,直至最后完全没有听力,因当地医疗条件的局限,没有做过多的检查,听力障碍原因至今不明。尽管桑登的世界没有了声音,他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此次电话回访,向其家人了解到桑登严格遵守技术人员提出的佩戴要求,刚开始每天按照1-2小时时间佩戴,适应了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增加时间,助听器已然成为了他现在的珍宝。小小的助听器让失聪四十年的老人重获新“声”,让他也能在有“声”的世界里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通过此次电话回访收到了许多不错的反馈,遇到有疑问的藏民,医疗队队员耐心的解答,帮助其解决问题。虽然重庆与昌都相隔将近1500公里,但是通信让我们变得更加紧密。此次“天籁之音”援藏行动,不仅为听力障碍的藏族同胞送去“福音”,提高了幸福感、获得感,更促进了民族团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