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马有度教授论治咳嗽临证经验(黄学宽)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4-02-21 16:17:23   文字大小:     

马有度教授论治咳嗽临证经验

黄学宽

著名中医学家、重庆医科大学马有度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毕业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其从医60余载,医理精湛,学识宏深,尤其对咳嗽的诊治更显特色,市内外前来求诊者甚众。笔者有幸成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马有度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现将其论治咳嗽的临证经验进行研究并总结如下。

1 治咳理论发挥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治咳之要,在于把握其基本病机。明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咳嗽》中指出:“总其纲领,不过内伤外感而已”,咳嗽或由外邪侵袭,肺卫受感,肺失宣降而成,或由其他脏腑病变传至肺脏而起。清代陈修园说:“《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市,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故咳嗽之为病,无论外感还是内伤,皆可引起肺系受损,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为咳嗽。马教授论治咳嗽,外感不离疏散风邪,内伤不忘调理脏腑,以宣降肺气、止咳化痰、调理气血为基本原则。

1.1 外感咳嗽祛风为先,宣通肺气为要。六淫之邪犯肺,因风为百病之长,无论风寒、风热,还是燥邪犯肺所致之咳嗽,多以风邪为先导,故论治之时皆当祛风;又肺主气司呼吸,肺气通畅则呼吸调匀,若外邪袭肺,肺气宣降失常而发为咳嗽,论治之时又当宣通肺气,因势利导,驱邪外出,咳嗽自止。

1.2 内伤咳嗽止咳治标,调理脏腑固本。内伤咳嗽,有先病在肺而影响他脏生者,亦有他脏先伤而病及于肺者。因土可生金,肺气有赖脾所化生之水谷精微以充,若脾虚日久导致肺气虚衰而致咳嗽,治当“培土生金”;然“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渍于肺引发之咳嗽,治当健脾除湿以化痰。从经络循行来看,肝经“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肝肺以经络相联,气机升降相因,若肝气郁结化火常可致肺失肃降上逆而为咳,或肝火上炎,循经逆乘于肺,均可出现“木火刑金”之咳嗽,治当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呼吸由肺所主,但需肾之摄纳方可保持呼吸之深度,若肾虚不能纳气,则会出现呼多吸少,动则喘咳之“肾不纳气”证,治当补肾纳气。可见,内伤之为咳,除肺外,还与脾、肝、肾等脏关系密切,而治疗总以止咳治标,调理脏腑固本为基本原则。若为虚实夹杂之证,治当扶正祛邪,但应根据虚实之偏颇,选择扶正、祛邪运用之先后主次而治。

1.3 治咳尚需理气化痰,气顺痰降咳自消。气有推动津液输布和排泄的作用,若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运行不畅,皆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引起痰饮内生,若痰饮停肺,肺失宣降,常可引起或加重咳嗽病情,所谓“治痰先治气”,就是气能行津液理论的具体运用。无论是痰多易咯,还是干咳无痰,还是寒痰、热痰、湿痰、燥痰等,皆需理气化痰,只有气顺痰降,肺气得以宣通,痰咳才会消停。

1.4 久咳谨防痰瘀阻络,瘀化络通嗽乃平。痰与瘀似乎各有其源,痰由水液代谢障碍、津液凝浊而生,瘀乃血液运行失常所致。在生理状况下,津血同源,而在病理状态时痰瘀常相互关联,津凝为痰,血滞为瘀。朱丹溪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论;而唐容川提出“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须知痰水之壅,有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之论,都不失为强调痰瘀相关,痰瘀应当同治之典范。故久咳者不仅肺失宣降,肺气不利导致津停为痰、血滞为瘀,而且痰瘀还常常互结于肺络之中,不仅可损伤肺络出现咯血之候,还可引发咳嗽缠绵难愈之势,此时定当痰瘀同调,方可收功。

2 辨治经验撷精

马教授辨治咳嗽,常在辨证基础上加用止嗽散。盖止嗽散主要适用于外感之咳嗽,然咳嗽由外感所致者十之八九。临床上,止嗽散对外感咳嗽稍久(1周以上),表邪未尽(有咽痒等症状),咳嗽阵作,痰多难以咯出者尤为适宜,若据邪实与正虚之有无及其孰多孰少加减化裁,也可用于各种内伤咳嗽之治疗。

止嗽散为清代名医程钟龄所制订的经验方,程氏认为本方能治疗诸般咳嗽。方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等7味中药组成,共奏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之功。马教授认为,从止嗽散处方结构来看,如能配用杏仁和鱼腥草,则止咳化痰效果更佳。因杏仁味苦能降,兼疏利开通之性,能降肺气且兼有宣肺之功,为治咳嗽之要药;又因杏仁“功专降气,气降则痰消嗽止”,恰好切中咳嗽乃肺气上逆之病机,故可用于多种咳嗽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杏仁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达到止咳平喘祛痰之目的。再配用鱼腥草,乃取其清肺解毒、消痈排脓之效,为中医治疗咳嗽的“抗菌消炎药”;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鱼腥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结核杆菌等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具有抗炎、镇痛、镇咳等作用。故《本草经疏》载其为“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可见,止嗽散合用杏仁和鱼腥草治疗咳嗽,论据充足,实乃马教授经验之谈。

在辨治过程中,证属风寒咳嗽者常加苏叶、防风,寒邪偏重者加桂枝、苏叶,风邪偏重者加蝉蜕、防风等;风热咳嗽者,桑菊饮合止嗽散加减,或止嗽散去紫菀,加金银花、连翘、浙贝母等;若外有风寒内有郁火,属于“寒包火者”,马教授喜用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加减,或止嗽散加麻黄、苏叶、黄芩、连翘等,或用其经验方开发上市的中成药麻芩止咳糖浆(麻黄、黄芩、苏叶、防风、鱼腥草、连翘、桔梗、法半夏、杏仁、紫菀、罂粟壳、甘草)进行治疗;燥热咳嗽者,桑杏汤合止嗽散加减,或止嗽散去荆芥,加桑叶、沙参、浙贝母、黄芩等,而燥寒咳嗽者则选用杏苏散合止嗽散加减;痰湿咳嗽者,二陈汤合止嗽散加减;对于痰热咳嗽,可用清金化痰汤或千金苇茎汤合止嗽散加减,或止嗽散去紫菀、荆芥,加金银花、黄芩、桑白皮等。

在治疗咳嗽过程中,马教授还常根据患者气血阴阳的强弱辨证加减以提高疗效。其中,偏于阴虚,症见干咳少痰者,沙参麦冬汤合止嗽散加减,或止嗽散选加沙参、麦冬、百合、地骨皮、玉竹等滋养肺阴;偏于阳虚,症见咯白色稀痰、畏寒肢冷者,宜止嗽散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等以温肺化饮;偏于气虚,易自汗恶风、感冒者,则用止嗽散合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而偏于血虚者,止嗽散常加黄芪、当归等以益气生血。无论何种咳嗽,马教授都常加用桔梗、陈皮等理气祛痰之品,从而达到气顺痰降以止咳之效。

3 用药特色探要

3.1 选药尤重肺的宣降特性

      对于咳嗽严重者,马教授处方选药时尤其重视肺的宣降特性。其中以邪气壅肺为主者用宣法,属寒者用温宣法,选苏叶、麻黄、杏仁等药;属热者则用清宣法,选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品。而对于肺气上逆明显者当用降气法,属寒者用温降法,选厚朴、半夏、苏子等药;属热者则用清降法,选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等品。当然,宣降二法临证之时不可截然分开,常应相须为用,既可祛闭肺之外邪,又可理上逆之肺气。

3.2 根据痰的性质辨证选药

马教授论治咳嗽,常根据痰的寒热虚实辨证选药,寒痰常选半夏、干姜、细辛等;热痰常选浙贝母、瓜蒌皮、竹茹、海蛤壳、海浮石等;燥痰常选枇杷叶、款冬花等;湿痰常选半夏、苍术等;风痰常选天麻、胆南星、僵蚕等。另外还常根据患者咯痰量的多少加减用药,干咳无痰或少痰者,常加沙参、麦冬、桑白皮等养阴润燥止咳之品;咳嗽痰多者加法夏、茯苓等燥湿化痰理气之品;若痰多黄稠者加黄芩、胆南星等清热化痰之品。

3.3 在辨证基础上对症选药

临证论治咳嗽,马教授常在辨证基础上对症加减用药。鼻塞、喷嚏者加辛夷、苍耳子等以宣通鼻窍;头痛者加川芎、白芷等以祛风止痛;咽痒咳嗽有痰者加蝉蜕、防风等以祛风,取风能胜湿祛痰之义;咽喉干痒而咳嗽无痰或少痰者选加玄参、沙参、麦冬、青果等以清润咽喉;咽中有物梗阻如梅核,有慢性咽炎者,可用半夏厚朴汤加减;咳引胸痛或胁痛者加杏仁、枇杷叶、旋复花等降气祛痰之品;对于病程较长之顽固性咳嗽,常有久病入络之嫌,症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甚或胸痛咯血者,常选加桃仁、茜草、地龙等化瘀通络之品以求痰瘀同治;而久咳不止,无痰或少痰者也可酌加少量诃子或罂粟壳等品以敛肺止咳,治标以缓解咳嗽之苦楚。